- · 西北人口版面费是多少[06/01]
- · 《西北人口》投稿方式[06/01]
- · 《西北人口》期刊栏目设[06/01]
70多年创作1000多首歌曲,经典脍炙人口,年过九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但吕远依然挚爱并留恋自己从事几十年的音乐事业,他依然坚持创作,谱曲写歌。 (原标题:吕远:与时代同行) 回北京后,吕远把《克拉玛依之歌》交
但吕远依然挚爱并留恋自己从事几十年的音乐事业,他依然坚持创作,谱曲写歌。
(原标题:吕远:与时代同行)
回北京后,吕远把《克拉玛依之歌》交给了吕文科,吕文科一边试唱吕远一边修改。1958年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了这首歌就迅速红遍祖国大地,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吕远,也因为这首歌的魅力,吸引许多开拓者去到新疆。
吕远的音乐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:1963年以前,大都创作反映工农生活的作品;1987年前,创作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,1987后,多创作反映改革开放新生活的作品;1990年代后,其创作内容又增加了反映国际和平与公益事业的新领域……每个年代,吕远都创作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。
去年底,央视《歌声嘹亮》为纪念吕远从事音乐创作70周年策划了一个节目,众多音乐界人士纷纷到场祝贺。但吕远本人因病不能亲临,节目只能以云端音乐会的形式与他连线交流。吕老在家中与现场嘉宾展开互动,坚持全程参与录制近仨小时,令众人感动。
吕远《克拉玛依之歌》的创作颇有戏剧性。
作曲家中,70多年笔耕不辍坚持创作的并不很多,吕远是其中一位。
1959年,心中沸腾着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,吕远创作出了《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》并由吕文科担任首唱。
坚定的信念、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,让吕远得到了合作者的尊敬,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。
今次再度联系吕远,拨通电话,又听到他那明显的东北口音。他说自己已经93岁,近年总是住院,这次又刚出院不久。医生既不准他出门,也不准他会见外人……等于给他关了“禁闭”;他感叹身体的“零部件”老化严重,肺纤维化、心脏房室传导二级阻滞……
1985年春,吕远第一次踏上克拉玛依的土地,这一年,恰逢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30周年。面对天山脚下崛起的新城,吕远惊叹不已:一切是那么的新鲜,一切都令他着迷。于是,满怀激情的他又创作出了《克拉玛依新歌》:30年岁月/30年汗水/戈壁建成了石油基地/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宝库/你是宝库的金钥匙/大西北是奔驰的骏马/你就是那马群里那金色的千里驹……
即便高龄九十有余,吕远依然“壮心不已”。“人的一生就那么些时间,我不愿意闲着,总喜欢做点事情。”于是,我们可以看到歌剧《秦始皇与万里长城》的排练现场,吕远跑前跑后的身影;可以看到为了“长城之春中外友好作品音乐会”的继续,吕远为外国艺术家谱写新作的情景;可以看到受聘为北京“海娃幼儿口琴乐队”音乐顾问,吕远亲临指导的画面……作曲家唐诃曾经这样评价吕远:“我认识他几十年了,从来没见他安静地休息过,总是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。”歌唱家郭兰英也说:“他好像屁股底下冒火,到哪儿都待不住,只有夜深人静时才能潜心创作。”
吕远的歌曲创作中,由他本人作词作曲的多达几百首,其作词量甚至堪比一些专业词作者一生的创作量。
流程编辑:u002
吕远说,那时只听说油田在“克拉玛依”,但克拉玛依具体何在他并不知晓。凭着一腔热情和艺术冲动,他开始创作《克拉玛依之歌》;后来下放到兰州炼油厂“劳动锻炼”,了解了很多有关克拉玛依的情况,他白天劳动,夜间创作,才完成了长诗《一个党员的手》及歌曲《克拉玛依之歌》。他将作品寄给了《东北文学》杂志,没想到自己3个月后就调回了北京。
吕远最早学的是西洋音乐。1950年,在上级领导关怀下,吕远去东北大学深造音乐理论,才打开了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及理解之窗。
文章来源:《西北人口》 网址: http://www.xbrk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3/1569.html